依据教育部2022年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介绍,对高等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进行汇总(表4-4)。高等职业院校食品类下设6个专业,分别是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检验检测技术、酿酒技术、食品贮运与销售。
编写组依据教育部公布名单汇总统计(截至2024年6月),全国含食品类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共有287所(附表3),其中公办258所,民办29所。设置专业点数量396个,其中专业点数量前三的专业为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质量管理、检验检测、储藏运输、营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对接本科专业继续求学深造。
院校根据各自的学科定位、专业基础及地域特色设置专业,其中院校设置的热门专业主要有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等。
表 4- 4 高等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设置

2.典型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高等职业院校以教育部制定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介绍,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做到内容全面、程序科学、严格落实,并做到多元监督。在此基础上,各院校结合学科特点、行业和区域特色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制定符合本院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中存在一定共性,同时也产生了本校的人才培养特色。
(1)食品智能加工技术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介绍中指出,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食品微生物、食品加工工艺、食品智能化加工技术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食品智能加工生产操作、生产管理、工艺优化、质量控制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食品智能加工生产管理、食品质量数字化控制管理、食品智能化检验检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能力方面,具有根据食品智能化生产工艺要求与操作规范进行生产操作,发现、判断并处理生产过程中常见异常情况和事故的能力;具有食品智能化加工过程控制、工艺参数改进与优化的能力;具有正确使用和维护典型食品生产的主要机械与设备的能力。
专业课程包括基础化学、分析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基础、机械基础、工程制图及 CAD、人工智能基础、食品营养与健康,以及核心课程,包括食品智能化装备技术、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食品智能化检验技术、食品智能化生产单元操作、食品质量与安全数字化控制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食品加工、食品检验检测、食品质量管理等实训。在食品制造、农副食品加工以及饮料制造行业的食品生产企业、检验检测机构、虚拟仿真基地等单位或场所进行岗位实习。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可考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粮农食品安全评价、食品检验管理、可食食品快速检验等。职业面向食品制造技术人员、农副食品加工技术人员、饮料制造技术人员等职业,食品加工、食品质量管理、食品检验检测、食品产品研发等岗位(群)。
人才培养特色院校——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年,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在校人数共372人,毕业生86人,就业80人,就业率93%。
1)教育教学质量
主动对接河南省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带来的新需求,立足学校发展实际,精准服务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以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为核心,构建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群,目前在校生1400余人。
基于专业群岗位技能,2023年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群“基础共享、核心分设、拓展互选”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与行业产业的发展要求,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专业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对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群着重打造“公共基础及素质教育课+专业群共享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综合能力课”的课程体系。按照项目导向,实施基于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融通 1+X 技能证书,将思政育人、劳动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按照多维度、多元化实现人才高质量培养。
作为河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示范点建设专业,积极推进与河南御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组建现代学徒制班,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双主体一体化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且顺利通过河南省教育厅验收。
2)课程建设质量
按照“课程共建共享,核心精品开发、拓展彰显特色”思路,建设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群课程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携手双汇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整合校企优势,初步完成了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群教学资源建设。完善了课程标准、“交互式”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动画等资源的建设,积极推进专业群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资源的应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了专业课程建设质量。
加强教材选用管理,规范教材选用程序。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及河南省教育厅文件精神,按照《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教材管理办法》,成立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教材选用委员会,优先选用“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规划教材比例达80%。王林山老师副主编《饮料生产技术》“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浮吟梅老师主编《食品营养与健康》认定为中轻联“十四五”规划教材。
3)实习管理
根据食品工程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第五、第六学期将进行岗位实习环节的教学任务。在经过食品工程系对相关企业进行遴选、考察并备案后,安排实习企业进行宣讲,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备案的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2023年度共有24位实习指导老师,指导 328名学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实习对口率达 96%以上,没有发生实习投诉和实习安全事故事件。
4)职业技能竞赛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组织师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组织师生参加2023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赛项和化学实验技术赛项竞赛,学生分别获得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赛项二等奖2项、化学实验技术赛项三等奖1项。通过比赛,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引领作用。
5)校企合作质量
围绕漯河中国食品名城高质量发展目标,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和企业高素质人才需求,聚焦双汇食品现代制造业领域,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以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及订单培养为依托,与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特色鲜明的“食品+专业群”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并引入企业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提高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对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应用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食品制造业发展的能力。
(2)食品质量与安全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介绍中指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标准法规、品质控制、安全监管、体系认证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检验检测、智能管控、体系审核、合规管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食品质量控制、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能力方面,要求具备能够正确查询、理解、宣贯和规范执行食品生产、加工、检验等相关标准、法律法规,以及绿色低碳生产、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等政策要求的能力;能够正确实施理化及微生物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结果进行质量控制;能够使用智能化手段对食品生产、加工、储运全过程进行质量及安全管控等。
专业课程包括基础化学、分析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基础、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毒理学基础、食品仪器分析、食品标准与法规,以及核心课程,包括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质量控制技术、食品企业管理体系与认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食品企业合规管理。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认证认可体系文件编制、食品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等实训。 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第三方认证机构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食品质量与安全科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有认证人员职业资格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括食品合规管理、粮农食品安全评价、可食食品快速检验等,职业面向质量管理工程技术人员、质量认证认可工程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理师等职业,食品质量控制、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岗位(群)。
人才培养特色院校——上海市城建职业学院
上海市城建职业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国家骨干专业、上海市一流专业、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专业师资92.3%为“双师型”教师,高级职称占比46%,博士学历占比30%,被授予“上海市教学团队”。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体系管理等技术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监督部门、检测机构、食品企业从事现场质量控制、安全检测、体系审核、安全监督等相关岗位工作。本专业的资格证书有农产品食品检验员三级、西式面点师三级、ISO22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1+X食品合规管理师中级证书等。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食品生产市场准入管理、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食品法律法规案例解读、食品理化分析、食品卫生检验、食品感官评定、食品掺伪检验、烘焙技术等。
专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及行业转型,根据人才培养需求进行课程和资源建设,建有上海市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资源库,包含10门专业核心及主干课程,其中《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食品生产市场准入管理》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上海市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包括《食品安全管理训练系统》《食品安全检测训练系统》《餐饮安全管理训练系统》等中英文软件平台,与食品伙伴网合作进行食品合规管理中级证书的1+X考证试点,共同进行食品合规管理社会化考证及国际推广工作,由于工作出色被评为领军院校。
专业拥有先进的实训场所,包括食品加工、安全检测、安全管理等功能齐全的产教研协同中心,并自主开发食品安全管理虚拟平台供学生课后线上操作学习,建有国家级“杏花楼大师工作室”、上海市工匠“郁慧大师工作室”。专业与澳大利亚、韩国等学校建立专本硕对接的升学合作项目,打通学生学历上升通道。招收多届泰国留学生,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数十位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专业与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光明集团、杏花楼集团、SGS检测等百余家优秀单位建立良好的校政企合作,提供优质的实习及就业岗位。
(3)食品检验检测技术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介绍中指出,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化学分析、生物分析、食品加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食品检测分析、检测实验室管理、质量认证认可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食品检验检测、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能力方面,要求具有开展理化分析、微生物无菌操作的能力,熟练使用、检查和维护常用分析检测仪器设备的能力,依据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开展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的能力,以及进行食品加工安全风险分析和现场品控管理等方面能力。
专业课程包括基础化学、分析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基础、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加工技术概论、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营养学基础,以及核心课程,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仪器分析技术、食品感官分析技术、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检测实验室管理与运行、食品质量安全与控制技术。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食品检验检测、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食品质量控制、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质量认证认可等实训。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食品相关政府监管机构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可考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食品检验管理、粮农食品安全评价等,职业面向农产品食品检验员、产品质量检验工程技术人员、质量认证认可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农产品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管理与服务、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岗位(群)。
人才培养特色院校:以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是河南省示范建设重点专业、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漯河市食品智能+专业群骨干专业。专业立足漯河食品名城,面向全国,依托食品行业,服务城镇化建设,坚持专业建设面向食品行业,人才培养服务食品检测行业,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突出优势,走出一条行业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食品检验检测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致力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食品制造、农副食品加工、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餐饮和质检技术服务等行业,能够从事公共营养指导、健康管理、营养配餐、食品检验检测、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0%以上。双师型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强化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环节与工程实际相对接,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基于此,提倡教师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实施师生互动式教学。通过校、市、省三级教改项目申报和立项,完成了“融入中国食品名城发展的食品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多项教改项目,并顺利立项河南省“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为全力推进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系部成立分析化学、食品检测、仪器分析、仿真实训、分离纯化等实验实训室,服务于各课程的实验教学及教师科研项目,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及学院开展多项举措,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设置专业社团、学科专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目前已与漯河联泰食品有限公司、漯河御江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及横向科研课题研究等项目。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立足漯河食品名城,面向全国,依托建设行业,服务城镇化建设,坚持专业建设面向食品行业,人才培养服务食品检测行业,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突出优势,走出了一条行业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
(节选自《202全国食品行业人才供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