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是一个多元化且不断发展的领域,涵盖了广泛的产品类别和市场。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信息,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主要包括以下32个食品类别: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其他食品、食品添加剂。
以下是对部分国计民生中重要的食品细分行业的发展情况概述。
1.粮食生产与加工
2023年,各地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增长0.5%。小麦和玉米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0.5%和2.7%,稻谷和薯类面积分别下降1.7%和1.9%。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908.2亿斤,比上年增产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从主要品种看,玉米、薯类产量增加,小麦、稻谷产量下降。其中,玉米产量5776.8亿斤,增长4.2%;薯类产量602.8亿斤,增长1.2%。受播种面积下降影响,稻谷产量4132.1亿斤,下降0.9%;小麦产量2731.8亿斤,下降0.8%。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全年大豆种植面积1.57亿亩,比上年增加345.1万亩,增长2.2%,连续两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大豆产量416.8亿斤,增长2.8%,创历史新高。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迈上2亿亩台阶。
2023年,农产品进口额略有下降,出口额增速放缓,贸易逆差有所下降。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3330.3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进口2341.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3%,增速较上年回落7.7个百分点;出口989.3亿美元,增长0.9%,增速较上年回落15.6个百分点;贸易逆差1351.8亿美元,增速由上年的增长1.7%转为下降1.2%。
2.乳制品行业
2023年,全国牛奶产量4197万吨,同比增长6.7%,这是我国原料奶产量连续第4个年头增幅超过6%(2022年6.8%、2021年7.1%、2020年7.5%)。其中:内蒙古792.6万吨,同比增长8.0%,占全国总产量的18.88%;河北571万吨,同比增长4.6%,占全国总产量的13.63%;宁夏430.6万吨,同比增长25.70%,占全国总产量的10.26%。
2023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654家,主营业务销售总额4621亿元,同比增长2.57%,高于食品制造业平均2.55%的增速,在食品制造业7大行业中处第2位;利润总额394亿元,同比增长12.21%;销售收入利润率为8.53%。
2023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乳制品产量3055万吨,同比增长3.08%,其中液体乳2860万吨,同比增长2.79%(2022年为2.38%、2021年为9.68%、2020年为3.28%);乳粉87.18万吨,同比增长-1.38%(2022年为0.08%、2021年为1.76%、2020年为-9.43%);其他固态乳制品(炼乳、干酪、奶油等)产量约108万吨。
2023年1-12月,全国共进口各种乳制品309.40万吨,金额126.8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94%和-12.56%。2023年1-12月,乳制品出口合计6.07万吨,金额2.8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79%和34.41%。
3.肉及肉制品行业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前景预测与“十四五”企业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猪牛羊禽肉产量9641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5794万吨,增长4.6%;牛肉产量753万吨,增长4.8%;羊肉产量531万吨,增长1.3%;禽肉产量2563万吨,增长4.9%。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生猪出栏保持增长,存栏有所下降。2023年生猪出栏72662万头,比上年增长3.8%。分季度看,生猪出栏增幅逐季扩大,一、二、三、四季度生猪出栏量同比分别增长1.7%、3.7%、4.7%和5.4%。2023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3422万头,比上年末下降4.1%,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142万头,下降5.7%,基础产能合理调减。牛羊禽生产保持稳定。2023年末全国牛存栏10509万头,比上年末增长2.9%;全年肉牛出栏5023万头,增长3.8%。2023年末全国羊存栏32233万只,下降1.2%;全年羊出栏33864万只,增长0.7%。2023年末全国家禽存栏67.8亿只,增长0.2%;全年家禽出栏168.2亿只,增长4.2%。
2023年,国内猪肉产能持续向好,猪价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进口猪肉的价格优势不明显,猪肉进口进一步缩减,但降幅显著缩小。全年肉类(包含杂碎)进口量为738万吨,比上年下降0.3%,降幅较上年收窄20.7个百分点。其中,猪肉进口量155万吨,下降11.7%,降幅较上年收窄40.9个百分点;羊肉和禽肉进口量由上年的下降变为大幅增加,2023年羊肉和禽肉进口量分别增长21.2%和17.0%,增速较上年分别提高34.0个百分点和33.2个百分点;牛肉进口保持平稳,进口量增长1.8%。
中国肉制品市场以高温火腿肠、低温肉制品、冷却肉和生鲜肉为主。2022年中国肉制品市场规模已达到约2.03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0%。2023年中国肉制品市场规模继续增长至2088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9%。预计到2024年中国肉制品市场规模将增至2.12万亿元。
猪肉制品在中国肉制品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占比最大,高达60%,这主要受到我国居民消费习惯和肉类生产情况影响。其中,香肠及午餐肉类新品活跃,黑椒风味主要与以牛肉为主要原料的肉制品相结合,特别是调味牛排类产品。烟熏/烧烤及五香风味的产品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市场上几家大型企业如双汇、金锣、雨润等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市场认可度以及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分销网络,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4.水产品行业
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的《2024中国水产品报告》指出,中国2023年的海产品产量为7100万吨,较2022年的5565万吨增长了3.5%。其中,野生捕捞海产品的产量为1,288万吨,同比下降1%,总产量增长主要是由水产养殖驱动的,2023年水产养殖量同比增长4.4%,达到了5812万吨。
《2023年中国渔业统计报告》指出,2022年,鱼类产量达2,900万吨,占水产养殖产量的52.2%。其中淡水鱼为2,710万吨,海水鱼为192万吨。甲壳类动物产量达到685万吨,高于2021年的640万吨。贝类产量达到1590万吨,高于2021年的1550万吨。
2022年,中国最大的海鲜生产省份是广东、山东和福建,受益于沿海优势、丰富的淡水资源和完善的生产设施。领先的淡水养殖生产商包括湖北、广东和江苏,2022年的总产量为128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8.9%。
2023年,水产品出口额204.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1%;进口额237.6亿美元,增长0.3%。贸易逆差达到33.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9倍,水产品贸易连续两年保持逆差。
5.水果蔬菜行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中国水果总产量高达32744.28万吨,较之前年份有显著增长。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中国水果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稳定性。2023年,中国水果产量为32744.28万吨,人均水果占有量达232.28公斤,相当于每人每天可消费0.64公斤。中国水果品种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柑橘、苹果、梨、葡萄、香蕉等。其中,柑橘和苹果是产量最高的两种水果。柑橘产量在近年来持续增长,2022年达到6003.89万吨,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重要比重。
2022年,中国水果表观消费量为31693.4万吨;其中,鲜食消费为7722.27万吨,约占全国水果表观消费量的24.37%,居民水果消费日益多样化发展;加工消费约占全国水果表观消费量的10%,主要集中在果干、果汁、果酱粗加工行业;饲用消费约占10%,全国水果的有效利用率不足50%,每年扔掉、烂掉的水果损失量接近1.6亿吨,资源浪费严重。
2023 年,蔬菜进口额 9.9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6.8%;出口额 185.4 亿美元,增长 8.4%;贸易顺差 175.5 亿美元,增长 8.4%。水果进口额 183.4 亿美元,增长 16.3%;出口额 70.6 亿美元,增长 2.2%;贸易逆差 112.8 亿美元,增长 27.2%。
6.油脂油料行业
我国植物油料油脂来源十分广泛,目前主要有三大来源:油菜、大豆、花生、向日葵、芝麻、胡麻等草本油料作物;山茶籽、核桃、油橄榄等木本油料;玉米胚芽油、米糠油、棉籽油等兼用型油源。其中,草本和木本油料除提供油脂外,还是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
油脂油料行业涵盖了从原料种植(如油籽种植)、初加工、深加工到最终产品(如食用油、工业油脂、饲料用油脂等)的完整产业链。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烹饪、食品加工、润滑剂制造、涂料生产以及动物饲料等多个领域。
2023年国内大豆产量416.8亿斤,比上年增加11.2亿斤,增长2.8%;大豆单产132.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0.7公斤,近十年来单产水平未大力提高。虽然我国油料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升,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芝麻表观需求量为158.28万吨,同比2022年上涨10.78%。
油料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重要原料来源。2022年,我国油料消费总量约1.65亿吨,产需缺口1亿吨。食用植物油消费量3.7亿吨,自给率为30.5%。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进口大豆97%以上来自巴西、美国、阿根廷,进口油菜籽90%以上来自加拿大和澳大利亚,99%以上的棕榈油来自印尼和马来西亚,容易受出口国贸易政策牵制。
7.饮料行业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金泽介绍,40年前,我国饮料品种单一,汽水就是饮料的代名词。经过40余年的发展,饮料品种已经发展到包括包装饮用水、果蔬汁类饮料、碳酸饮料、蛋白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植物饮料、风味饮料、特殊用途饮料、固体饮料和其他类饮料在内的11大类65小类,品类丰富。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饮料行业2023年饮料总产量1.75亿吨。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饮料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
食品饮料类商品具有刚需、高频等特点,行业具有显著韧性,对支撑市场修复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饮料销售表现持续亮眼。2023年中国饮料行业线上、线下销售额分别增长7.6%、5.9%。
《2024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展望》内容显示,茶饮料超越碳酸饮料成为除包装饮用水外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饮料品类,占比达到21%,其中,无糖茶饮料体量实现翻倍的增长,增速高于饮料行业整体增速。
8.酒类行业
据2023年酒业经济运行报告(中国酒业协会),2023 年,中国酿酒产业顶住外部压力, 克服内部困难,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同时, 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 市场供需结构调整, 竞争加剧。一是产业集中趋势更加明显。二是产区价值持续提升。三是创新引领健康消费。四是数智化、 绿色化发展提速。五是跨界合作显著增多。六是国际合作加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 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白酒产量分别比2016 年下降 38.6%和 50.6%;而同期规模以上白酒企业资产增长88.8%,利润增长 150%以上。2023 年白酒产量继续下降, 规模以上白酒产量比上年下降 2.8%。啤酒产量稳定恢复。2023年规模以上啤酒产量 3555.5万千升, 比上年增长 0.3%。葡萄酒行业经过深度调整,产业进入复苏期,产量微增。2023 年规模以上葡萄酒产量14.3 万千升,比上年增长 2.9%。
酿酒产业发展趋势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二是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三是产区价值将全面绽放。四是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变革。五是文化竞争成为竞争高地。六是酒类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24食品行业人才供需报告》(下文称《报告》)由全国农产食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烟台富美特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食品伙伴网)组织编写,在全国食品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北京工商大学、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渤海大学、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的支持下共同完成。
《报告》结合教育政策导向和食品行业发展动态,系统梳理了行业人才供需和发展的现状,揭示行业人才结构的特点和不足,分析了影响人才供需的关键因素,提出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建议和发展策略,旨在探索人才培养新思路、新路径、新机制,以期为政府、企业、高等院校、教育机构等各方决策提供参考。
获取《2024食品行业人才供需报告》:访问微信公众号后台并发送私信。我们的秘书处工作人员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尽快与您取得联系。期待您的咨询!